亚洲一区二区不卡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H_国产精品Videossexny_国产成人午夜91精品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教育新聞

北京四中17歲女生被12所國外名校錄取 選上哈佛

2013-04-27 18:10:26  來源:北京日報  作者:賈曉燕   閱讀: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

     被12所國外名校錄取

      四中小才女選上哈佛學物理

      目前,全市7萬余考生正向高考進行最后沖刺,可北京四中道元班學生李江卻一臉輕松,因為她已被國外12所知名大學錄取,今年9月將赴國外留學。昨天,記者在北京四中見到了這位17歲的小才女。

      道元班里的“物理迷”

      短裙,長發(fā),一襲深藍色校服,李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那種會在長輩面前撒嬌的“乖乖女”。

      三年前,她從北京四中初中部畢業(yè),因為癡迷物理,被招收進四中道元班,成為這個全市首批高中特色實驗班中的一員。

      “進我們班,除了中考成績,還需經過單獨的筆試和面試。”李江清楚地記得,當時的筆試要求從七八篇涉及哲學、歷史、經濟、社會等不同領域的文章中挑選一篇寫述評,她寫的題目是——《科學與信仰的關系》,分析了一些科學家為什么研究科學的結局是信仰了宗教。

      面試時,老師有些“刁難”的讓她做一個較高難度的電阻實驗,李江一點不怵,自己設計、畫曲線、統計數據、出實驗報告……“很多知識我沒學過,也不知道對不對,反正都按要求做了。”李江習慣性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,頑皮一笑,“現在看來,肯定是蒙對了,要不,學校怎么會收我呢?”

      在道元班的三年,李江成了“物理迷”,她研究完地球的熱輻射,又去鉆研空氣中水的凝結,后來又對弦樂器的發(fā)聲原理、弦的長短粗細和音量的關系產生興趣……由于道元班沒有普通高中班那種無休止的重復訓練,李江的物理天分得到充分發(fā)揮。去年5月,在清華大學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的指導下,她針對“兩種生物取水方式”的研究,在丹麥青少年科學競賽中獲得三等獎。

      曾與同學拍片關注塵肺病

      在北京四中,李江稱得上是名人,不僅僅是她物理學得出眾,還因為她熱衷社團活動。

      去年,李江的一位親戚患上肺病,經檢查,罪魁是塵埃。這件事引發(fā)了李江對中國頭號職業(yè)病——塵肺病的研究。她和同學王詩毓利用假期和周末時間,專門跑到北戴河國家煤礦安全監(jiān)察局塵肺病康復中心去當志愿者,向在那里治療的病人了解病情。前后差不多一個學期,她倆采訪了大量事例,最終拍攝、制作了紀錄片——《不能呼吸的痛》,希望用目前最先進的“洗肺”技術挽留塵肺病人的生命。前不久,這部紀錄片獲得國際大學生電影節(jié)提名獎。

      如今,李江又成為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大愛清塵基金志愿者,繼續(xù)參與拯救塵肺病人的各項公益活動。她說,深入接觸并了解了農民工,才體會到了農民工生活的不易與自己的幸福。

      此外,高一時,她還和同學組織音樂社團。她看到一些喜歡音樂的校工因為條件所限只能用手機聽音樂時,便和音樂社團的同伴為校工舉辦了免費專場音樂會。那一天,音樂廳上百個座位滿滿當當,連過道上加的椅子也座無虛席。

      12所國外高校愿錄小才女

      像其他希望出國深造的高中生一樣,李江申請了10多所國外大學,陸續(xù)參加面試,為的是給自己和校方留出選擇余地。她自己都感到意外,哈佛大學、普林斯頓大學、哥倫比亞大學、布朗大學等12所知名學府都拋來“橄欖枝”。

      “其實,面試時我有好多題不會。”李江笑言。時隔一兩個月,她依然記得參加哈佛大學面試時的細節(jié)。最難忘的是面試官要求她在iPad上彈鋼琴。說實話,從3歲就開始學鋼琴的她不怵彈琴,但iPad上的彈琴軟件她卻從沒用過,不會彈。換作別人,早慌神兒了,李江卻依舊煞有介事地彈了一段兒。

      長達1個半小時的面試,面試官考察了李江很多申請資料以外的內容。聽說李江喜歡物理,面試官出題讓她寫大學物理方程;聽說她拍攝了紀錄片,面試官立刻打開電腦查詢,并問她使用了何種剪輯軟件……

      這些細節(jié)讓李江很感慨:“國外高校不是想看我到底會多少知識,而是想考察我遞交的材料是否真實、個人性格如何,以及在未知情況下的隨機應變能力。而在道元班的經歷,使我面對這些面試毫不費力。”

      經過慎重考慮,李江已決定去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和社會學。據悉,哈佛大學今年在北京只招收了三名學生,在全國也不超過10人。

      班主任:她常思索自己的方向

      “她可以在物理學的大廈中沉思,也可以在音樂里徜徉,還可以在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(yǎng),并能用流利的英語輕松交流。”談起李江,道元班班主任李靖如此評價。

      在李靖心中,李江是個學習成績優(yōu)異、愛好廣泛、善于和同學交往的學生,每一次志愿服務活動,都令她成長,學會做人、做事。最為難得的是,她喜歡思考,尤其在申請多所國外高校的過程中,她學會了反思自己,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認識,“思考自己的方向是常態(tài)”。  記者 賈曉燕

     


    返回欄目[責任編輯:張家界新聞網]

舉報此信息
進入張家界新聞網微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