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一区二区不卡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H_国产精品Videossexny_国产成人午夜91精品

美了鄉(xiāng)村 富了百姓

——探尋慈利縣羅潭村蝶變之路

2019-07-04 09:23:16  來源:張家界日報  作者:田育才  閱讀: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

    帳篷營地中,露營的游客慕名前來;洞穴餐廳里,就餐的團隊排起長龍;有機果園中,采摘的市民絡繹不絕……

    這里是羅潭村,位于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(xiāng),是張家界旅游扶貧的一個傳奇:短短4年時間,從一個省級重點貧困村,變成脫貧攻堅示范村;從田園荒蕪、年輕人紛紛逃離的“空心村”,變成環(huán)境整潔、宜居宜游的“網紅村”……

    6月19日至23日,筆者走進村中,探尋羅潭村的蝶變之路。

    引進禾田居,鄉(xiāng)村旅游迎客來

    6月21日,早上7時,晨曦初露。胡新平一家3口就要出門,他駕駛新買不久的小汽車,先送孩子上學,再送妻子到酒店上班,最后駕車返回到禾田居山谷上班。

    禾田居山谷是羅潭村2015年引進的旅游扶貧項目,由深圳禾田居集團投資,包括集裝箱酒店、洞穴餐廳、帳篷營地、戶外燒烤園、蔬菜種植基地等,以土家族農耕體驗為主,因其“返璞歸真”的休閑生活方式,吸引不少海內外游客前往“打卡”體驗,自2016年營業(yè)以來,有50多萬游客前來觀光。

    今年38歲的胡新平,曾罹患腦部膠質瘤,治病花光了積蓄,一度債臺高筑。村里引進禾田居山谷項目后,送他外出參加培訓。他回來后成了禾田居山谷的水電工。

    “修了新房,買了新車,兩口子年收入超過10萬元。”胡新平說,他月收入有4000多元,妻子廖旦娥則在村里引進的張家界路上度假酒店當服務員,月收入也有4000多元。加上村里流轉土地入股分紅,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愜意而富足。

    “每個月支付工資、租金、分紅60多萬元?!焙烫锞由焦瓤偨浝砟萝娊榻B,禾田居山谷的120多名員工,6成來自于羅潭村,其中許多是建檔立卡貧困群眾。

    “這兩年,村里變化特別大。過去見面打招呼都問吃飯沒,現(xiàn)在見面都問上班沒。”村支書杜修福滿臉喜悅,“群眾得到了實惠,村民年均純收入大幅增長。”

    盤活山資源,農旅融合走新路

    夏日午后,來到村里的桃園基地,滿樹的鮮桃掛滿枝頭,前來采摘的自駕游客,或采摘、或提籃、或拍照,好一幅美麗鄉(xiāng)村夏日采摘圖! 羅潭村村支兩委班子意識到,除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外,還得因地制宜,盤活大山資源,做好土地文章。于是,村里流轉土地1600多畝,投資300多萬元,發(fā)展起“桃花園、楊梅園、垂釣園”,建起瓦窯堡飯莊,吸引市民和游客來村里采摘、垂釣等。 

    土地流轉,果園建起。羅潭村引進張家界潤輝農業(yè)公司,采取“公司+村集體+農戶”模式,經營起村里的果園和飯莊,探索村民“土地入股、平時務工、年終分紅”機制,用市場力量帶動村民脫貧致富。

    張家界潤輝農業(yè)公司負責人馬祖珍告訴筆者,桃園2015年開始種植,占地面積600多畝,栽植桃樹苗70000株,今年已全面掛果,吸引游客上山采摘,最多的一天,有100多輛車開進果園。

    沿著四通八達的產業(yè)路,來到桃林深處,則是另一番場景:不少六七十歲的村民,有的正揮舞鐵鍬,卸載剛剛運來的有機肥;有的則揮舞彎刀,清理桃樹下長滿的野草……

    “沒想到在外打工一輩子,老了回村里還有活干,黨的政策真是好。”66歲的吳遠香長年在外打工,回鄉(xiāng)后沒有固定收入。

    張家界潤輝農業(yè)公司向吳遠香伸出援手:每天保底工資80元,還有土地流轉費和年底分紅。

    “以旅助農、以農興旅,走出了農旅融合新路子。”三官寺土家族鄉(xiāng)黨委書記朱澧介紹,羅潭村通過招商引資,推動精品水果、綠色蔬菜等一系列產業(yè)發(fā)展,拓寬了村民就業(yè)的路子。如今,村里40歲以下的村民在禾田居、張家界路上度假酒店等星級酒店工作,40至60歲村民則在禾田居山谷干活,60歲以上老人則在潤輝農業(yè)務工,可謂各得其所。

    游子返故鄉(xiāng),美好生活撲面來

    走在羅潭村,農家小院里、村道幽徑邊,到處是綠意盎然,美景如畫。

    和風景一樣變得有滋有味的,還有村民們的日子。

    “開了民宿,搞起旅游?!?0歲的唐西望沒想到的是,干了一輩子建筑,老的時候還可以在家門口創(chuàng)業(yè):2017年,他和妻子花300多萬元,把房子建成客棧。去年7月,“望峰”客棧開張,實惠的價格、優(yōu)質的服務,吸引很多游客?!鞍循h(huán)境衛(wèi)生搞清爽,老婆燒的菜也對客人胃口,生意出奇的好。”唐西望說,不到一年時間,獲益10來萬元。

    受益的不只唐西望一家。前些年,羅潭人背井離鄉(xiāng),四處討生活,800多人的村子,僅剩下200余名老弱病殘。2016年春節(jié),在北京打工的廖先次回鄉(xiāng)過年,看到家鄉(xiāng)越來越好,決定留在家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    一番考察,她租下村里五保戶謝福初的宅基地,建成仙巖谷品味農莊,從事餐飲?!白饨鹈磕?000元,還管吃管住,讓他老有所養(yǎng)?!绷蜗却握f,兩年下來,謝福初過上了穩(wěn)定日子,農莊也打出了口碑,客人越來越多。

    “過去村里窮,年輕人被迫遠走他鄉(xiāng)打工,現(xiàn)在都愿意回來了?!倍判薷Uf,年輕人的回歸,給村里發(fā)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
    如今,行走在羅潭村,不管遇到老人、婦女還是小孩兒,提起現(xiàn)在的日子,都是滿臉帶笑。

    風景美了,客人多了。去年,村里游客人數突破25萬人次,村民人均收入1.2萬元,是2014年5倍多。

    慈利縣委書記邱初開表示,下一步,羅潭村要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,把重點項目做精、主導產業(yè)做強、鄉(xiāng)村旅游做美,早日將羅潭村打造成3A級景區(qū)村莊。



    返回欄目[責任編輯:張家界新聞網]

舉報此信息
進入張家界新聞網微站